企业经营就是:业务上创新,管理上模仿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9日 浏览次数: 字体:【

1.“业务创新+管理模仿”是黄金组合

很多人觉得,经营企业要么全靠创新,要么全靠复制。其实,真正聪明的企业是“两条腿走路”——业务上大胆创新,管理上老实模仿。

业务不创新?很快被市场淘汰。管理乱创新?大概率踩坑翻车。

举个例子:

苹果——产品设计颠覆行业(创新),但供应链管理学的是丰田(模仿)。

小米——商业模式颠覆手机行业(创新),但内部管理大量学习华为(模仿)。

创新决定你能飞多高,模仿决定你能走多远。下面拆开讲讲。


2.业务上为什么要创新?

(1)市场不奖励平庸

消费者永远喜欢“不一样的东西”:

同样是手机,iPhone用触屏干掉键盘机。同样是咖啡,星巴克把“喝咖啡”变成“生活方式”。同样是打车,滴滴让手机叫车成为习惯。

如果你做的和别人一模一样,凭什么用户选你?

(2)创新不一定是“颠覆”,也可以是“微调”

很多人一谈创新就想到“改变世界”,其实小改进也能带来大收益:

海底捞——火锅店很多,但“服务变态好”成了它的标签。优衣库——衣服没啥特别,但“基本款+高性价比”打遍全球。

关键不是“多颠覆”,而是“有没有解决用户的某个痛点”。

(3)不创新的企业,早晚被淘汰

柯达发明了数码相机,但舍不得胶卷生意,结果自己没了。诺基亚功能机做到全球第一,但智能机时代反应太慢,直接出局。

市场不会等你,要么主动变,要么被迫变。


3.管理上为什么要模仿?

(1)管理是“踩坑踩出来的”,别自己重走一遍

很多管理方法(比如KPI、OKR、精益生产)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总结出来的,早被验证有效。没必要自己从头试错,直接抄作业更高效。

丰田的“精益生产”被全球制造业模仿。华为的“奋斗者文化”被很多科技公司学习。阿里的“中台战略”一度成为互联网标配。

好的管理经验就像数学公式,直接用就行,别自己重新推导。

(2)管理创新风险大,容易搞垮团队

业务创新失败,顶多赔点钱;管理乱折腾,可能把团队搞散。

典型案例:

某公司学谷歌搞“完全扁平化”,结果员工找不到负责人,效率反而更低。某老板突发奇想“全员轮岗”,结果员工抱怨连连,核心人才离职。

管理的第一目标是“稳定”,不是“炫技”。

(3)模仿不是照搬,而是“适配”

学别人的管理,不能生搬硬套,比如:

初创公司学大公司搞复杂流程,只会把自己拖死。传统企业硬抄互联网公司的“弹性工作制”,可能适得其反。

模仿的关键:理解底层逻辑,再结合自身情况调整。


4.业务创新+管理模仿,具体怎么做?

(1)业务创新:紧盯用户,小步快跑

用户需求是创新的源头——多和客户聊,别自己瞎猜。

快速试错,别憋大招——先搞个最小可行产品(MVP),市场反馈好再加大投入。

允许失败,但不能重复失败——创新肯定有试错成本,但同一个坑别踩两次。

(2)管理模仿:找对标杆,逐步优化

找到适合你的标杆——制造业学丰田,互联网学阿里/腾讯,零售学沃尔玛/Costco。

先固化,再优化——别一上来就改,先把别人的方法执行到位,再微调。

定期复盘——每个月看看哪些管理方法有用,哪些需要调整。


5.常见误区

(1)业务上不敢创新,只会跟风

别人做直播带货,你也做,但没差异化,最后只能打价格战。别人搞元宇宙,你也搞,但没想清楚用户需求,烧完钱就凉了。跟风可以活,但创新才能赢。

(2)管理上瞎折腾,总想搞个大新闻

今天学华为“狼性文化”,明天学谷歌“员工自由”,团队彻底懵了。制度朝令夕改,员工无所适从,最后执行力归零。管理要稳,业务要狠。


6.结语:创新是油门,模仿是刹车

只创新不模仿——可能跑得快,但容易翻车。只模仿不创新——不会死,但也很难赢。好企业都是“业务上疯狂,管理上保守”。找准这个平衡点,你的公司才能既活得好,又活得久。

责任编辑:和言阅思 信息来源:和言阅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