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战略要落地”,但为什么很多企业战略总是流于形式?不是方向不对、也不是资源不足,而是——全公司没有统一的“战略语言”系统。战略语言系统,决定了战略能否穿透组织的边界、变成每一个员工日常工作的判断依据与行为选择。一句话:战略必须“听得懂、说得出、做得准”,才能真正成为组织的行动力量。
一、什么是“战略语言系统”?
战略语言系统是企业内部围绕战略目标、核心理念、优先顺序等内容,所形成的一整套可传达、可复述、可判断的组织语言结构。它解决三个关键问题:
听得懂:组织所有人都知道战略在说什么;
说得出:管理者能用一致的语言表达战略方向;
做得准:员工能用这些语言去判断日常工作决策。
赵云龙老师点评:战略的语言化,是从“头脑认同”到“行为习惯”的转化之桥。
二、为什么很多战略落地失败?——缺少“语言中枢”
我们来看几个典型问题:
高层会议讨论“战略路径”,但一线员工只知道“先完成KPI”;
中层在部门之间“翻译战略”,最后成了“战术计划”;
企业有愿景、有使命、有价值观,但从来没人真正“讲出来”。
这就是战略语言断裂的结果:
上层说的是“抽象语言”;
中层说的是“项目语言”;
基层做的是“操作语言”;
三层语言不同步,战略自然落空。
三、赵云龙战略建议:“三层战略语言模型”
为解决语言断层问题,我提出如下三层模型:
✅第一层:战略叙事语言(认知层)目标:构建全员认同感与方向感。
用一句话定义战略目标(例:“我们不卖手机,我们卖科技平权”)
用类比法讲战略愿景(例:我们不是电商,是“社交场里的交易工具”)
定义关键战略关键词(如“主航道”“客户热爱”“组织张力”等)
这层语言是CEO亲自负责构建的,是“认知统一的锚”。
✅第二层:战略判断语言(决策层)目标:让管理层形成统一判断依据。
建立“战略判断词汇表”,如“是否在主航道?”、“是否构建护城河?”、“是否可扩展?”
所有提案、评审、投资、项目选择都统一以这套语言评估;
让“战略一致性”成为一项显性打分指标。
✅ 第三层:战略行为语言(执行层)目标:让员工在每一个动作中感知战略优先级。
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工作语言,如:“是否创造用户记忆点?”、“我们在做系统优化还是流程填补?”
每周/每月例会引入“战略问句”环节,引导自我复盘;
以“行为语言清单”代替“行为守则”,推动文化内化。
赵云龙老师点评:战略不是口号,而是组织语言的统一场。
四、如何打造你的“战略语言系统”?五步走
1.提炼战略关键词
通过研讨、共创、案例提取,选出最能代表公司战略核心的“高频词汇”。
2.设计战略语言“发布仪式”
让CEO或核心高管亲自解释每个词的含义,赋予文化仪式感。
3.构建“战略语言地图”
将这些关键词按使用场景、部门对接、汇报场合分级分类。
4.将战略语言嵌入管理机制
汇报模版引入战略词汇;
评审流程设“战略一致性打分”;
培训课程使用统一语言包。
5.定期做“战略语言诊断”
监测一线员工、团队负责人是否真的使用这些语言,并据此调整培训、辅导机制。
如果战略是大脑,那么语言就是神经系统。一个真正有战略力的组织,不是靠制度硬推,而是靠语言自然传导。战略要落地,先让语言扎根;语言若统一,方向才不会跑偏。————赵云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