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FCC拟撤销的决定属于FCC单方面认定的结果,与我司两家公司的技术能力与资质合规状况无关。
2025年9月10日,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研”)举办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就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在信息披露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了认真的回复。
具体如下:
问题1:网上消息称,美国FCC撤销了多家中国实验室认证资格,其中有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和威凯(上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请问消息属实吗?对公司业务影响有多大?
答:2025年9月9日,公司旗下的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和威凯(深圳)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并非威凯上海公司)分别收到美国FCC发来的《关于拟撤销认证许可测试实验室的通知》的邮件,FCC初步认定,拟启动程序撤销两家公司的“FCC认证许可测试实验室”资格。FCC相关业务在上述两家公司营业收入中占比极小。
作为第三方质量技术服务机构,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和威凯(深圳)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独立开展检测业务,严格遵守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持续满足国内外资质授权所对应的认可准则要求,公司检测活动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从未受到任何外部因素的控制与影响。
此次拟撤销的决定属于FCC单方面认定的结果,依据是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和威凯(深圳)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可能直接或间接受到中国政府的控制和指导,违反了其法规的相关规定。FCC实际上并未对我司两家公司的具体检测流程、技术标准、服务质量等核心能力指标开展专项核验,与我司两家公司的技术能力与资质合规状况无关。公司目前正在积极与FCC方面就撤销一事进行沟通,同时妥善处理后续相关事宜,最大限度降低对客户造成的不便。
问题2:请问公司在目前市场环境下有哪些技术优势,目前的市场表现如何?
答:公司四大业务板块所属行业均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公司由国家级研究院所转制而来,长期围绕电器及相关行业开展应用基础与共性技术研究、应用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产品技术开发,在相关行业理解、研究条件、研究成果、技术及产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公司建立了高效的研发体系和多层次的研发平台,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在标准规范、检测评价、系统集成、电能转换、先进控制、环保材料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行业领先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拥有多项核心技术,主持完成了科技部863计划、973计划、“火炬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中的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科技进步奖项。
同时,公司持续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布局中长期技术储备,在低空经济、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均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并已开始形成收入,在为保持长期领先的技术优势奠定了稳固基础。
此外,公司具有突出的技术标准创新能力。技术标准是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公司一直致力于强化标准引领,提升中国产业的国际化竞争力。公司建有16个IEC国际标准对接平台、11个国家标准平台、1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和1个国家标准验证点,是国家标准委首批标准化服务业试点及首批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单位,拥有大量标准领域专家,其中IEC注册专家40名;共有4人次获得IEC1906奖,1人次获IEC托马斯.爱迪生奖。
自2010年以来,公司累计主持和参与制修订超过1,000项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和团体标准,包括家电行业中首个由中国牵头制定的IEC国际标准“IEC62863:2017”等多项“首个”标准,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提升产业整体产品质量及技术水平。感谢您的关注。
问题3:麻烦请问公司未来的分红计划和派息政策?
答:公司一贯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一方面通过不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实现良好的经营业绩,为回报股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优先采用现金分红的利润分配方式,持续稳定地回馈投资者。
自2019年上市以来,公司累计现金分红总额约9.3亿元,每年分红比例均超当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42%。未来,公司将充分考量发展阶段、经营效益、资本开支计划、现金流量状况等因素,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坚持为投资者提供可持续、稳定的现金分红,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的投资回报,增强投资者价值获得感。感谢您的关注。
问题4:请问贵公司未来盈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有哪些?
答:公司四大业务主要围绕智能家居和新能源及智能汽车两大领域,前景良好。除问题2已回复的领先的技术及研发能力、突出的技术标准创新能力外,公司还具备独具特色的综合服务能力。公司深耕电器产品生产技术、质量评价、基础材料等质量提升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对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各业务板块合作、协同发展的推动下,形成了为客户提供电器产品质量提升整体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能力,包括标准研究、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工厂规划、装备制造、涂料涂装、检验检测、诊断(失效分析、缺陷分析)、改进(标杆对比提升、品控体系建立等)、认证推优的“全链条”服务,具有整体竞争优势,并不断完善在智能汽车、能源装备、医疗健康等领域产业的服务能力,打造更加完整的产业链。
同时,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行业公信力是公司稳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公司业务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六十余载对品质理念的不懈坚守,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及创新能力、良好的服务质量、规范的管理模式,公司已在各业务的细分市场形成了显著的行业公信力,拥有优良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公司坚持打造自主品牌,致力于将“中国电研”打造成世界级质量技术服务机构,并顺应业务同心多元发展的需要,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实施品牌细分,打造了“CVC威凯”“擎天”子品牌,得到了主管部门和行业客户的广泛信任和高度认可,为市场开拓奠定了基础。以上均构成未来盈利增长的驱动因素。
问5:公司质量技术服务业务目前的产能情况以及未来的产能规划是怎样的?
答:目前,公司质量技术服务业务在全国建有10个大型检测基地,分布在广州、嘉兴、顺德、武汉、湛江、上海、深圳、温州、青岛,昆明,实验室面积约14万平方米。
有两个大型项目在建,一个是新建苏州的长三角总部项目,其项目一期投资约3亿元,建设期3年,项目一期的一部分用来新建制冷设备、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新能源电池及光储充系统、医疗器械等相关检测实验室。另一个是公司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制造服务业创新基地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约5.7亿元。该扩建项目是对公司质量技术服务业务广州总部进行扩建改造,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主要用于检测服务、研发及办公等;同时,面向智能家居、智能汽车、能源装备、医疗健康等战略性新兴领域搭建智能评价综合服务平台、可靠性评价综合服务平台、医疗健康及绿色低碳评价综合服务平台,提升公司质量技术服务能力。
问6:最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备受瞩目,公司的相关产品及业务,比如励磁装备是否能应用于雅下水电站?
答: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同步电机励磁装备研发的厂家之一,也是目前国内最具实力的专业励磁制造商之一,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公司的励磁产品可应用于水电、火电、核电、抽水蓄能、同步电动机等领域,在巨型电站励磁系统领域具有丰富的设计运行经验,同时在西藏等高海拔地区项目上也具有良好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运行业绩。
除了励磁装备外,公司的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全国重点实验室具备高海拔复杂环境下水电工程运行环境监测设备研制、仪器仪表及电气设备性能退化评价与寿命预测研究、电气设备复杂环境服役智能健康管理系统开发等专业能力。目前,公司正密切关注雅下水电项目的进展,积极争取参与机会。
问题7:请问公司去年业绩整体上涨有哪些原因?
答:2024年公司业绩的整体提升,主要源于四大主营业务板块的协同发力与差异化突破。
质量技术服务业务通过“资质扩容、能力建设、服务创新、强化海外运营及管理提效”实现稳步增长,其中智能家居检测等优势业务业绩贡献稳健,新能源等新兴领域检测业务、认证业务规模逐步扩大,业绩贡献占比持续提升,驱动业务结构优化。
电气装备业务在技术攻坚与降本增效中整体业绩趋于平稳,为后续新增长动能奠定基础。新能源电池后处理系统业务通过深化核心客户战略合作,突破固态电池试验产线,成功中标海外订单实现国际市场破冰。
励磁装备业务在巩固常规水电励磁市场优势地位的同时,实现抽蓄励磁市场的有效拓展,成功签订中核云霄抽蓄等多个项目,SFC(自主可控静止变频装置)取得市场业绩,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工业电源业务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在电子铝箔行业成功承接多个项目巩固市场占有率,同步加速渗透电解制氢领域,斩获多个制氢电源项目,同时在大功率电源领域,承接了火炬工程相关大功率变流器项目,多应用领域协同发展势能进一步积蓄。
成套装备业务聚焦“项目履约、市场开发、管理提效、技术研发"协同发力。公司高质量交付土耳其、巴西、北非等重大项目,新开发土耳其博世、巴西伊莱克斯等国际高端客户;国内市场中,热管理业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签订了华为、比亚迪、法雷奥、邦迪等多个头部企业订单,涂装表面业务多项突破,首次承接比亚迪汽车零部件涂装业务,开辟增量市场通道。管理端成立采购委员会,加强采购管理,同步数字化管理矩阵构建,提升效能保障盈利空间。研发端高端装备设计研究陆续开展,MES系统持续升级迭代,并在不同品类项目中得到应用,挖掘成长新潜力。
环保涂料及树脂业务一方面持续加大传统优势领域及行业头部客户的市场开拓,另一方面不断加强新客户、新产品、新项目、新领域等“四新”市场开拓,销量、收入、利润均实现增长。
此外,科技创新始终是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过去一年,公司围绕"平台强基-项目攻坚-标准引领-机制护航-人才驱动-生态协同"六位一体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研发投入约为3.58亿元,同比增长10.97%,新增67件发明专利,4项科技成果通过外部技术鉴定,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内头部企业转化应用;主持和参与制修订并发布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71项、行业标准19项,共计93项标准,构筑起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问题8:2024年报中提到的‘智能家居检测技术’‘氢能设备研发’等进展如何?何时能贡献规模化收入?
答:2024年度,智能家居检测等优势业务对于公司质量技术服务业务的业绩贡献一如既往的稳健,工业电源业务加速渗透电解制氢领域,斩获多个制氢电源项目。
问题9:请问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订单占比是否提升?2025年在该领域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计划如何?
答:近年来,公司围绕智能家居、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两大产业链,聚焦智能、绿色健康及数字化三个方向,沿创新链和产业链拓展,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及研发投入占比持续提升。
2025年,公司将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培育战新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扎实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大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比重,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探索AI+具体应用场景的落地,加快推进数智化转型升级,强化精品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立足国内大循环,紧抓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强化海外市场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提升海外市场本地化服务能力,提升海外营销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