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制定
标准制定≠一劳永逸: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标准制定已成为企业争夺市场话语权的关键战场。但许多企业错误地认为,一旦标准制定完成,便可高枕无忧。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2024年,某新兴行业因标准制定引发的“标准战”,导致近 30%的中小企业陷入经营困境;而恶意竞争行为,如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每年给行业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标准制定绝非一劳永逸,如何在“标准战” 与恶意竞争的双重夹击下突出重围,已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标准制定:持续迭代的“动态工程”
(一)技术革新的“加速度”
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产品和服务的更新换代周期大幅缩短。以5G通信行业为例,从标准制定到实际应用,短短几年间,技术已从最初的基础应用拓展到物联网、智能驾驶等多个领域。企业若抱着静态标准不放,其产品很快就会因技术滞后而被市场淘汰。某手机制造商因未及时跟进5G标准的升级,在市场份额竞争中,被竞争对手迅速超越,市场占有率在一年内下降了15%。
(二)市场需求的“变色龙”
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且变化迅速。曾经风靡一时的传统燃油汽车,随着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和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增长,市场份额不断被压缩。汽车行业标准若不能及时反映这一市场变化,车企的产品将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某传统车企因未能及时调整生产标准,新能源汽车产品推出滞后,销量持续下滑。
二、应对“标准战”:构建多维竞争优势
(一)技术创新:标准的“内核”
企业要在“标准战” 中胜出,必须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以华为为例,在5G标准制定过程中,华为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研发,拥有众多5G核心专利,在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中占比高达17%,从而在5G标准制定中掌握了关键话语权,产品和服务也在全球市场上备受认可。
(二)生态构建:标准的“护城河”
打造完善的产业生态,吸引上下游企业参与,形成协同效应,是巩固标准地位的重要手段。苹果公司构建的iOS生态系统,通过AppStore 平台汇聚了大量开发者,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应用服务。截至2024年,AppStore 上的应用数量超过200万款,用户粘性极高,使得iOS标准在移动操作系统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竞争对手难以轻易撼动。
三、识别与防范恶意竞争:筑牢企业“防火墙”
(一)恶意竞争的“伪装术”
恶意竞争手段层出不穷,如虚假宣传,某化妆品企业宣称其产品具有“三天美白、七天祛斑”的神奇功效,实际效果却微乎其微,误导消费者;商业诋毁,某电商平台通过散布竞争对手商品质量有问题的虚假信息,打压对手。企业必须保持警惕,及时识别这些恶意竞争行为。
(二)法律维权:“以牙还牙”的利器
面对恶意竞争,企业应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2024年,某互联网企业遭遇竞争对手恶意挖角核心技术团队,该企业迅速收集证据,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获得了高额赔偿,并要求侵权方停止侵权行为,有效遏制了恶意竞争的蔓延。
四、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升“抗风险”能力
(一)建立标准动态管理机制
企业应设立专门的标准管理团队,密切关注行业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变化以及竞争对手动态,定期对企业内部标准进行评估和更新。某家电企业通过建立标准动态管理机制,每年对产品标准进行两次全面评估,及时调整不符合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标准,产品在市场上始终保持竞争力。
(二)加强员工竞争合规培训
提高员工对恶意竞争行为的识别和防范意识,定期开展竞争合规培训,明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行为准则。某食品企业通过培训,员工能够及时发现竞争对手的恶意诋毁行为,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避免了企业声誉受损。
五、行业协同与政府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一)行业协会:“协调者”与 “监督者”
行业协会应发挥积极作用,组织企业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协调企业间的利益冲突,防止“标准战”演变为恶性竞争。同时,加强对企业竞争行为的监督,对恶意竞争行为进行谴责和惩戒。某行业协会通过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对恶意降价、虚假宣传等行为进行约束,维护了行业的公平竞争环境。
(二)政府监管:“有形之手”的力量
政府应加强对市场竞争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恶意竞争行为的处罚力度。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多部门施行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通过建立“双随机、一公开” 抽查制度,对标准制定中的违规行为形成有效震慑,为企业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六、结语
在标准制定的漫漫长路中,企业唯有认识到标准并非一成不变,积极应对“标准战”和恶意竞争,从技术创新、生态构建、法律维权、内部管理以及行业协同等多方面发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毕竟,在商业的竞技场上,只有持续奔跑、不断进化的企业,才能笑到最后。
每日小知识
技术先进性:行业标准应体现行业内的先进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