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部制变革是在下一盘大棋,其不仅是基于敏捷的组织重构,更是基于增长的发展重构。关键在于,你能否看到这一价值,能否发现这一深层逻辑。
事业部制的多经营单元结构,能够并行承载不同周期业务的成长,从而为公司的“固本求新”,即双曲线增长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双曲线定义:第一曲线延长线,第二增长曲线
所谓增长双曲线,即第一曲线延长线与第二增长曲线的有机结合。
第一曲线延长线是公司现有主营业务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管理优化等方面不断深耕挖掘,实现继续增长的轨迹。它建立在已有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通过对产品的迭代升级、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以及运营效率的提升,推动现有业务在原轨道上实现更长周期的增长。
第二增长曲线则是公司为应对第一曲线衰退、市场变化和未来趋势,所开拓的全新业务领域。它可能是基于现有技术的跨界应用,也可能是对新兴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旨在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核心竞争力。
第二增长曲线与第一曲线延长线既相互独立,又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共同构成企业发展的双引擎。
二、事业部制对双曲线增长的支撑
1、第一曲线延长线
(1)聚焦细分,强化覆盖
事业部制细分现有业务,组建专注特定产品或服务领域的多个事业部。这种结构使各单元能深耕对应市场,提升专业能力,最终通过各单元的“做强”,形成全面市场覆盖,实现整体领域的“做大”。即,靠事业“精度”、“深度”、“宽度”及“密度”驱动第一曲线总体增长。
(2)划小单元,提升效能
作为经营单元,事业部方向聚焦、决策灵活、响应迅速。充分授权使其能根据市场自主决策,依据利润分享等激励机制,能有效激发积极性与创造力,从而高效支持第一曲线运营及增长。
(3)委任新人,意在破局
事业部制变革常在核心岗位任命新人,尤其是事业部“一号位”,并鼓励其超越经验,大胆拓新,以不同视角和思维打破现有业务瓶颈,为第一曲线注入创新活力与增长契机。
2、第二增长曲线
(1)独立建制,破除依赖
为第二增长曲线设立全新事业部(事业部之前,先成立项目组孵化),与第一曲线业务明确区隔。此举有效规避原有路径依赖,便于建立适配新业务的组织架构、管理体系与文化。事业部并行架构确保新单元能专注发展,避免资源与精力冲突,确保第二曲线轻装上阵。
(2)精准施策,加速孵化进阶
总部对第二曲线事业部起步阶段及成长前期实施差异化政策:定向资源配置(研发专项基金、人才针对性配额、市场拓新资金);进阶柔性考核(聚焦商业模式夯实与完善、标杆案例打造、核心用户沉淀,弱化短期盈利硬性指标);人才引擎打造(定制化职业发展通道、跨体系人才借调、长效机制激励)。这些政策精准匹配新业务扎根与起步需求,有力护航其跨越成长鸿沟。
三、事业裂变:孕育持续增长动能
1、多业探索,激发创新
多事业部运作,其多点齐动带来创新的概率更大。事业部在各自领域深度实践,总体上积累多元经验。不同市场、技术与客户背景下的思维碰撞,更易催生创新火花与业务新思路,为后续更多增长曲线的发掘奠定基础。
2、灵活承接,保障落地
事业部架构具备灵活性,利于承接创新成果:根据业务相关性、资源匹配度与市场协同性,将新业务归入现有事业部(老或新)或成立全新单元。这种动态落地机制确保新思路高效获得组织支持,持续孕育更多增长曲线。
四、关键实施要点
1、项目试错,审慎建制
第二曲线事业部并非一步成立。对新业务孵化,宜先以项目组形式进行小范围试错验证。此阶段可低成本探索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与商业模式,积累关键数据与经验,为后续第二曲线事业部成立提供决策依据,有效控制风险,避免因认知不足仓促建制导致资源浪费。
2、把握节奏,顺畅衔接
第二曲线启动时机很重要。有一种思路认为最佳窗口是在第一曲线到达顶点之前,即增长放缓但未衰退时,此时第一曲线提供的稳定现金流与资源可有力支撑新曲线发展。过早启动易分散资源,影响主业,过晚则面临资源匮乏与竞争力下降风险。精准把握节奏是实现双曲线协同的关键。
这里有两个问题,大家可以思考:一个是第一曲线究竟发展到哪个时点,第二曲线开始启动为最优时机?二是对于有实力的公司,难道不可以更早时间就主动布局第二曲线,甚至同时推动多条增长曲线的发展吗?
3、平台共享,赋能增效
双曲线均需依托公司共享赋能平台:技术研发平台(核心技术支持与资源共享)、人力资源平台(人才选育用留体系)、财务资金平台(资金统筹与配置)、市场渠道平台(资源整合与推广支持),等等。平台共享显著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为双曲线发展提供强大后盾。
写在最后
事业部制变革的本质之一,是企业对 "增长持续性" 的主动管理——通过经营单元的针对性设计,将双曲线增长转化为可操作的组织体系。它超越了组织变革的 "效率原则",升维至 "增长模式重构" 的战略层面:在第一曲线中构建专业化纵深发展的动力系统,在第二曲线中建立包容创新的制度环境,并通过思路多元碰撞和灵活组织承接,实现从双曲线到多曲线的生态演进。
当组织系统成为战略落地的精准平台,企业便获得了穿越周期的核心能力,而将组织变革与战略布局深度融合,则是企业构建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之一。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