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初心使命,践行中央八项规定——追寻红色足迹,传承朱德精神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浏览次数: 字体:【

5月13日,浙江公司检验部党支部带领支部党员参观了位于杭州外桐坞村的朱德纪念室,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主题党日活动。在参观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朱德同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以及他一生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高尚品德,这让我支部党员深受触动,也让我们对当前正在全党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朱德同志是中国革命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在纪念室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这些都生动地展现了朱德同志的革命历程和崇高精神。他始终坚守初心,坚定信念,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建设新中国而不懈奋斗。



这一次的参观活动,检验部党支部以学习朱德精神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内在联系,通过历史传承与现实的结合,为支部党员提供了生动的党性教育素材,强化作风建设与纪律意识。具体从结合以下几点展开分析:

一、朱德精神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内在联系

1、中央八项规定是党中央为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而制定的重要规定,它体现了党对自身建设的严格要求,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体现。朱德同志一生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他的事迹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纪念室中,展陈了很多关于朱德同志生活简朴、廉洁奉公的事例,这些都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党员,我们应当以朱德同志为榜样,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做到廉洁自律,勤俭节约。

2、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我们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朱德同志反对形式主义调研,强调“多同群众座谈,多解剖典型”,这正是当前反对“文山会海”、杜绝“走马观花”调研的典范。1954年至1966年期间,朱德同志曾四次到外桐坞村视察茶叶生产和茶农生活,他深入田间地头指导茶村发展规划,与茶农同吃同住,指导茶叶生产,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与村民建立了深厚情谊。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与中央八项规定中“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的要求高度一致。

3、中央八项规定还要求我们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朱德同志在工作中一直倡导务实高效,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他强调要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这与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高度契合。在纪念室中,我们看到了朱德同志在会议中认真听取意见、积极发表见解的场景,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党员,我们应当在工作中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提高工作效率。

4、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我们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朱德同志一生严守纪律,公私分明,一件补丁摞补丁的军装穿了数十年。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与中央八项规定中“厉行勤俭节约”“规范公务接待”等条款形成历史呼应。朱德在外桐坞村视察时坚持简朴用餐,拒绝特殊安排,体现了“严禁超标准接待”“杜绝铺张浪费”的纪律要求。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问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抓好家风。检验部支部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后文简称条例)中的内容常抓不懈,比如在此次参观朱德纪念室的过程中,对于朱德同志良好家风的精神,支部引导党员进行了学习。

新版的《条例》第152条规定:党员领导干部不重视家风建设,对配偶、子女机器配偶失管失教,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朱德同志“革命不是为了做官,更不是为了享福”的家训,朱德同志给家人规定了“三不准”:不准搭乘他使用的小汽车,不准亲友相求,不准讲究吃、穿、住、玩。朱德子女始终保持普通劳动者身份,从未利用父亲职务谋取私利,朱德家风与《条例》第152条形成了精神共鸣。朱德的家风故事可延伸至当前对“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问题的警示教育。



朱德纪念室不仅是一座红色地标,更是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的“活教材”。此次红色探访,检验部支部依托纪念室打造“砥砺奋进新征程: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党课,通过“历史场景+现实案例”的沉浸式教学,增强支部党员对八项规定的理解从而在思想上筑牢防线、在行动上守住底线,真正实现“以史鉴今、以文化人”的党性教育目标,使支部党员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也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使命。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支部党员将以朱德同志为榜样,践行中央八项规定,做到廉洁自律、勤俭节约、务实高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责任编辑:李芷琪 信息来源:浙江公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