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违规吃喝 远离“舌尖上的腐败”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杜绝违规吃喝远离“舌尖上的腐败”

——2025年“五一”、端午节廉洁过节提醒

违规吃喝被称为“舌尖上的腐败”,是典型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为。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对违规吃喝开展专项整治部署;四次全会强调,聚焦违规吃喝等突出问题,严查快结、及时通报;近期,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进一步严明杜绝违规吃喝纪律要求,彰显了党中央对违规吃喝问题“零容忍”的坚定决心。

违规吃喝的危害不容小觑

违规吃喝不仅可能造成公款浪费,损害公共利益,还腐蚀党员干部思想,导致纪律松弛、作风涣散,让权力沦为谋私工具。一旦陷入违规吃喝的泥潭,党员干部易被“围猎”,在觥筹交错中丧失原则,进而滋生贪污、受贿等严重腐败问题。



了解“违规吃喝”,远离“舌尖腐败”

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对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出部署,对“违规吃喝”主要形式作出界定,主要包括“吃公函”、“吃食堂”、“吃老板”和“吃下级”‌。

那么,该如何杜绝违规吃喝?避免陷入饭局“陷阱”?建议饭前做到“三问”自省,以此准确辨析违规吃喝行为性质。

一问 和谁吃

赴饭局前,要着重了解宴请人员中是否有“下级单位”“私营企业主”“下属”“管理和服务对象”等。一些以同学会、老乡会等名义举办的明显带小圈子性质的聚餐活动,应明确拒绝或自觉回避。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零一条规定,无论宴请花费的是否为公款,只要是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党员干部就一概不能接受。“接受、提供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情节轻重一般根据提供、接受宴请的次数、支付费用的数额、出入场所的性质、是否造成不良影响等因素综合考虑。



二问 在哪吃

赴饭局前,要着重了解就餐宴请地点是否为“私人会所或具有私人会所性质的场所”。私人会所只对少数人开放,一般具有专属性、隐蔽性、高档性等特征,组织和群众难以监督,容易滋生风腐问题。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零二条规定,党员干部违规出入私人会所,无论是否花费公款、是否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都属于违纪行为。对于同时存在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宴请的情况,应依照处分较重的条款定性处理。



三问 谁买单

赴饭局前,要着重了解,买单钱款来源,用公款买单的不能吃。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违规组织、参加用公款支付的宴请,将受到党纪处分。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在公务活动中,超标准、超范围接待或者借机大吃大喝的行为属于违纪。



多管齐下

共筑抵制违规吃喝的坚固防线

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集中整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中“违规吃喝”的突出问题,从思想深处筑牢拒绝违规吃喝的防线。结合巡察、审计、专项检查等多种形式,加大对违规吃喝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倡导廉洁文化,将廉洁理念融入家庭文化建设,宣传廉洁典型,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吴雪娟 信息来源:监督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